
【理】 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,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。 ——《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》 【事】 株洲日報訊(全媒體記者/王娜) 一塊農村閑置建設用地,建起團建、鄉村旅游于一體的綜合中心。家住天元區三門鎮響水村的村民們,沒想到因為一項改革,“沉睡”已久的土地再度“活”起來。 近日,天元區首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成功,位于響水村的一塊宗地面積為7.972畝,出讓年限為40年的土地,將成為賦能該村鄉村振興的“寶地”。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科相關負責人說,改革之前,農村的閑置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,既不能上市交易,也不能抵押貸款,而很多工商企業面對農村市場“不敢投資”或者“無法投資”,大家只能“望地興嘆”。 近年來,株洲深入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,“沉睡”的集體建設用地得以和國有建設用地一樣順利交易。根據改革要求,天元區在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、耕地紅線不突破、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前提下,因地制宜探索新路徑。 “沒有可以借鑒的先例,我們就逐個破題。”天元區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說,通過制定試點區入市管理辦法、土地增值收益及調節金征收使用管理細則等試行方案,用一系列改革舉措打開了農地入市“大門”,實現入市交易地塊“零”的突破。目前,該項工作正在穩步有序推進。 農地改革離不開農民參與。天元區三門鎮響水村黨總支書記譚正根說,村里嚴格遵照“四議兩公開”制度,讓村支兩委、黨員、村民代表共同參與、民主決策,制定收益分配方案。出讓交易土地獲得的資金,或將用于通組公路硬化、山塘維修、美麗屋場建設等方面,目的就是讓村民享受這項改革帶來的紅利,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。 株洲石三門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,未來這塊土地上,農業技術培訓、接待,團建、鄉村旅游項目將一應俱全,響水村會比往日更熱鬧。引來一個項目,不僅盤活了土地,富了村民,一個鄉村發展新空間,也就此打開。 天元區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說,天元區將抓住試點改革契機,不斷探索新模式,持續激發鄉村振興活力。 【釋】 土地是農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和生活保障,也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基。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,作為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環,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發展、提高土地資源配置效率,推動城鄉融合發展。 當前,我國城鄉融合仍存在要素流動不順暢、公共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。我市穩妥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工作,通過市場化手段實現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優化配置,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、雙向流動,既有利于盤活集體存量建設用地,讓農村資源要素“活”起來;又有利于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,增加村集體收入,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。這項工作持續不斷深入,將有效打通城鄉融合發展的“任督二脈”,更多的村落煥發新活力,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。
責編:周媛
來源:株洲日報
下載APP
分享到